一九六零年十一月二十日,在本會收割節週年感恩主日,正式公佈開始籌建北角循道學校及北角堂。一九六二年五月廿六日(禮拜六)下午三時,在北角健康東街轉上的小山崗上為新校新堂舉行動土典禮,典禮由黃仲凱牧師任主席,黃作牧師報告建校建堂及籌備工作進行以後,恭請張吉盛先生主持動土儀式。
一九六四年七月十二日(主日)下午三時舉行隆重奠基典禮,敦請訪問本港教會之英國循道公會差遠東區總幹事潘烈牧師安放基石,由教區主席黃作牧師主持。由於建築工程阻礙,北角循道學校雖已招生,但未能依期於九月初開學,幾經努力,克服困難,在建築公司合作下,校舍尚未全部完成,卻蒙政府當局特准先啟用大部份課室開課。於是,一九六四年十月一日(禮拜四)舉行開學禮,由校長李黃冰斯女士主持,校監黃作牧師致訓,開課時共設十八班,學生八百一十餘人 。
建堂建校經過
三十年來,本會蒙神厚賜恩典,教友日增,會務發展,並且完成了兩大聖堂和四間學校建築;一九五一年建成加士居道之九龍堂和九龍循道小學,耗資一百五十九萬元,一九五八年建成循道中學,建築和設備費共達一百三十萬元,北角循道小學和聖堂是第三次建設,聖堂和校舍兩座建築耗資竟達二百三十二萬餘元之巨,校舍與聖堂先後於一九六四年十月及一九六六年九月落成,緊跟北角小學及北角堂落成,我們又開始建築華英中學,以下是北角堂及北角循道小學的籌建經過。
遠在一九五三年,在九龍堂建成後不久,本會就有意要在北角建立聖堂,當時也查出在現址附近可能有空地可向政府申請,不過限於經濟,恐怕短期內不易籌集鉅款,所以只是談談。之後,又因籌建循道中學較為急需,因此北角堂校之籌建只有等到循道中學完成之後,所以在循道中學於一九五八年落成後不久,我們就將北角建堂的願望禱告上帝,並且開始在會議中提出計劃,於一九六零年正式組成北角建堂建校委員會,由黃仲凱牧師任主席,黃作牧師為總幹事,香港堂及九龍堂一全體堂區領袖為委員。
感恩禮拜開始認捐
一九六零年十一月二十日,本會收割節週年感恩主日,正式公佈開始籌建北角堂及北角循道小學,募捐目標定為四十五萬元,計劃於兩個月內完成教友認捐。關於捐款辦法,採取積少成多,分期捐款,呼籲全體教友自動認捐,填報一個數目,以後一次捐獻或在三年內分若干次分期捐款。此種方法,是本會一九四九年籌建九龍堂時所嘗試而取得良好經驗的辦法。之後,籌建循道中學時也是採用此種分期捐款辦法,因此,本會教友對於此次自動認捐是早有認識,所以認捐推行甚為順利,迅速獲得教友熱烈支持認捐。
新堂新校動土典禮
一九六二年五月廿六日(禮拜六)下午三時,在北角健康東街轉上之小山崗上為新堂新校舉行動士典禮,當時建堂建校之地是荒涼的,野草叢生,加以該日天氣不佳,暴雨滂沱,但不減赴會觀禮者的興奮心情,典禮依時舉行。典禮由黃仲凱牧師任主席,翟大光先生讀經,潘清沂夫人祈禱,黃作牧師報告建堂建校計劃及籌備工作進行以後,恭請張吉盛先生主持動土儀式,動土之石頭乃十年前本會興建九龍加士居道之九龍堂及五年前興建循道中學先後舉行動士禮時所使用者,十二年內,本會先後興建百餘萬元之建築物竟達三次,神恩浩大,無法數算,吾人只有不住的感謝讚美上帝。
動土儀式後,繼由林賀春先生致謝,趙友仁牧師祝福後禮成,典禮並由港九兩堂詩班領導唱詩,赴會者數百人,情況熱烈。
八百人向外募捐
動土禮舉行後,立即發動向外募捐運動,所謂向外募捐,就是教會內之弟兄姊妹自動認捐結束後,再向教友之親友募捐,動員港九兩堂熱心教友及本會所屬學校之教職員共達八百餘人,熱情盡責地分別向各親戚朋友募捐,稱為「向外募捐」。八百人經兩個月辛勞奔走結果,向外募捐共得五萬三千餘元,使全部捐款於一九六二年八月底即增至三十二萬餘元。
學校先行動工
興建循道小學及北角堂之地盤工程,雖然已於一九六三年初完成,但因北角堂方面要向政府辦理增補地價手續,之所以要辦理該項手續,因政府撥贈之地段是指明建築小學之用,如要小學之禮堂同時用作禮拜堂,則需補交該堂所佔面積之地價二十萬零六千元,由於增補地價手續就順延相當時間,使工程未能如期進行,直至一九六四年二月七日,正式開工先建築小學校舍,由成發建築公司承建,工程費八十九萬餘元,預期八個月完成。
學校奠基典禮
北角循道小學,於一九六四年七月十二日(主日)下午三時舉行隆重奠基典禮,敦請訪問本港教會之英國循道公會差遠東區總幹事潘烈牧師安放基石,奠基典禮依時舉行,由教區主席黃作牧師主持,主席致詞後,由潘清沂先生領禱,張約翰先生讀經,潘烈牧師安放基石後,由黃作牧師領導奠基祈禱,之後由吳炳南牧師致謝,黃仲凱牧師祝福。是日赴會之教會領袖,各界來賓,及主內兄弟姊妹甚眾。
小學依時開課
由於建築工程阻礙,北角循道小學雖已招生,但未能依期於九月初開學,幾經努力,克服困難。在建築公司合作下,校舍尚未全部完成,卻蒙政府當局特准先啟用大部份課室開課。於是,一九六四年十月一日(禮拜四)舉行開學禮,由校長李黃冰斯女士主持,校監黃作牧師致訓,開學時共設十八班,學生八百一十餘人,(全校課室二十四間,可辦上下午校四十八班,學生收足時可達二千一百六十人)。基石碑文如下:
福音所至 救恩廣被 傳道醫藥 教育兼施
啟聾振瘖 遷愚為智 幽谷大光 盡消蒙翳
親主座前 有教無類
中華基督教循道公會香港教區全體教友立
主降一九六四年七月十二日
學校奠基典禮
一九六五年十月,鑑予建堂建校經費尚欠三十萬元,因此,建堂建校委員會特決定舉行賣物會籌款,並成立賣物會籌備委員會,由建堂建校委員會主席黃作牧師任主席,並在寶物會籌委會中推選各部工作負責人。更動員本會香港堂、九龍堂之熱心教友,及循道中學、九龍循道小學、官塘循道小學、橫頭磡循道小學、及北角循道小學等校師生共達一千人為售券員。一千名售券員經一個月之勞苦奔走,熱心向各親友勸銷「換物券」,總共售出「換物券」達十四萬元,計九龍堂五萬六千四百餘元,香港堂三萬零六百餘元,北角循道小學二萬二千餘元,官塘循道小學七千八百餘元,九龍循道小學七千五百餘元,循道中學六千一百餘元,橫頭磡循道小學四千餘元。賣物會於十一月廿七日在北角新校舉行,上午十一時先舉行開幕禮,敦請張吉盛夫人剪綵,黃作牧師主持簡單儀式後,賣物會即告開始,會場設「換物部」、「遊藝部」及「食物部」等,情況熱鬧,會眾擠擁。賣物會全部收入十四萬三千九百五十七元三角五分,支出三萬四千一百二十二元九角三分,收支相較,實際籌得款項達十萬零九千八百三十四元三角二分。此項賣物會蒙主內同道及各界人士慷慨捐助物品及購買換物券間接捐助,又蒙各銷券員大力支持,協助推銷換物券,各會場服務人員之出錢出力,辛勞擔任各部門服務工作,尤以黃德光先生負責物品供應,至為感謝。
新堂奠基典禮
新堂奠基典禮於一九六六年三月廿六日(禮拜六)下午三時舉行,由建堂建校委員會主席黃作牧師主禮,屈海圻校長誦讀聖經,吳炳南牧師領禱,安放奠基石儀式則恭請本會在鴨巴甸街時期之老教友李應猷醫生、翟大光先生、彭郇先生、張吉盛夫人等四位及黃仲凱牧師和余維信牧師共同主禮。最後由趙友仁牧師祝福,奠基典禮在熱烈氣氛中完成,是日參加典禮之主內同道及各界來賓達數百人。
奠基石碑文如下:
於斯建堂 祟衛斯理 宏三教義 中流砥柱
救道本恩 名分神子 成聖純全 天國蒞止
廣佈福音 人蒙福祉
中華基督教循道公會香港教區全體教友立
主降一九六六年三月廿六日
隆重舉行獻堂獻校典禮
一九六六年九月十日(禮拜六)下午三時,北角聖堂暨北角循道小學奉獻典禮同時舉行,典禮分為兩部,先在聖堂正門前舉行啟鑰,然後進入草堂舉行奉獻典禮,啟鑰儀式先由黃作牧師領眾唱詩普頌十七首稱謝歌後,湯麗瑛女士讀經,屈曉圻先生領禱,啟門儀式先由司徒惠則師將聖堂鑰匙交建堂建校委員會主席黃作牧師恭請李應猷醫生開啟大門,並請余維信牧師祝福,啟門後,循序進入聖堂,詩班領導,依次為建堂建校委員、則師、建築師、主禮人,隨後為會眾,列隊行進,同唱稱謝上帝之詩。獻堂獻校典禮依時開始,主席黃作牧師,
全體同唱「齊來謝主」歌後,屈海圻先生領眾同讀啟應文,彭郇先生讀經,潘清沂先生感恩禱告,奉獻聖堂時,全體建堂建校委員起立,李應猷醫生將聖堂鑰匙及翟大光先生將聖堂契據遞交教區主席余維信牧師呈獻聖壇前,即作奉獻祈禱,之後,張約翰先生領眾誦讀奉獻聖堂啟應文,李黃冰斯校長奉獻學校祈禱,李連枝先生領導奉獻身心立約祈禱,港九各堂聯合詩班歌頌後,黃仲凱牧師講道,題目:「根基立在磐石上」。吳炳南牧師分別報告建堂經過及會務後,由林賀春先生致謝各嘉賓會眾,高克禮牧師祝福,典禮在隆重莊嚴氣氛中進行,會眾極為擠擁。
奠基石碑文如下:
於斯建堂 祟衛斯理 三教義 中流砥柱
救道本恩 名分神子 聖純全 天國蒞止
廣佈福音 蒙福祉
中華基督教循道公會香港教區全體教友立
主降一九六六年三月廿六日
校舍與聖堂設備
聖堂與學校,佔地三萬三千多尺,小學是政府津貼小學,共有二十四間課室,分上下午校可辦四十八班,共收學生二千一百六十人,校舍分六層,除課室外,另有音樂室、勞作室、教職員室等,校舍寬敞,設備完善。校舍全部建築及設備費共一百二十二萬九千六百五十元零八分,政府資助五十六萬四千四百五十三元,政府貸款三十萬元,其餘三十六萬五千一百九十七元零八分則由建堂建校委員會支付。本身面積八千三百二十尺,包括加建在學校頂層之牧師住宅,須付政府地價二十萬零六千元,全部地價及建築耗資一百零九萬九千零四十四元五角一分,聖堂為單層建築而附有樓閣,座位六百五十,並有辦事處及會議廳等,為適應用作禮拜堂及學校禮堂,聖壇及講台設於戲台上可以遷移搬動,會眾座位也非固定者。校舍與聖堂均為名則師司徒惠先生設計,成發建築公司承建校舍,聖堂則由雅治建設主程公司承建,該公司之東主為本會熱心教友余國治先生,其承建之價錢與次低價之公司相較,更低達九萬餘元,而建築聖堂之工料均屬滿意。
榮歸上帝
本人由計劃籌建以至建築完成,由始至終均蒙上帝恩典,得有機會參與工作,在整個籌建過程中,固然難忘若干同道之合作,眾弟兄姊妹之熱心奉獻,但建築成功,全是上帝的恩典,任何出錢出力者都不應認為有功可恃,而當將榮耀完全歸與上帝。